首页> 全部小说> 小说推荐> 全集阅读快穿西汉,我给汉武帝剧透

>

全集阅读快穿西汉,我给汉武帝剧透

我要吃山竹著

本文标签:

小说推荐《快穿西汉,我给汉武帝剧透》,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小说推荐,代表人物分别是陆鸣卫青,作者“我要吃山竹”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,作品无广告版简介:他是刚毕业的大学生,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社畜。离开求学四年的陕西前,他决定去神往已久的茂陵博物馆看看,闪耀千古的冠军侯就埋骨于此。一股神秘的灰色大雾突然出现把他包围,雾气散尽后他已出现在了在了汉武帝时期。后来的他才知道,自己居然穿越了,从此以后他成了历史剧透者,提醒卫青在他人生第一场大战时,他会损兵折将,跟霍去病说他会英年早逝。他也因此改变了历史轨迹,还成了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者和沿海的各国商贸户互通的功臣.........

来源:cd   主角: 陆鸣卫青   更新: 2024-06-16 05:09:31

在线阅读

【扫一扫】手机随心读

  • 读书简介

经典力作《快穿西汉,我给汉武帝剧透》,目前爆火中!主要人物有陆鸣卫青,由作者“我要吃山竹”独家倾力创作,故事简介如下:现代社会的一般农民,即使用着化肥农药,用着农业机械,很大程度上还是看天吃饭。何况是秦汉时期的农耕文明。秦汉时期的耕作技术尚不成熟,等到南北朝时期,北方旱地农业技术才进入成熟期,诞生了大型农业百科全书《齐民要术》,一直到宋朝,亩产两百斤才成为常态。在现代农业体系的加持下,土豆的亩产量可达到四千斤,红薯...

第6章


“那你自己呢?”听着陆鸣的豪言壮语,卫青问道。

“要一世富贵,要青史留名!”

陆鸣用手指向土豆和地瓜,“大将军您看,这是土豆,这是红薯,在后世亩产可达到四五千斤。”

卫青听到后,腾的一下站起来。

伸手抓向土豆和红薯,动作又戛然而止,手指停在那里,仿佛是怕碰坏两种高产作物。

停顿几秒后,卫青重新坐下,黑里透红的面庞透露出这位大将军内心的激动。

卫青满脸不可置信的表情,声音有些颤抖地问道:“你说的可是真的?”

汉朝的一斤大约等于现代的半斤,陆鸣故意没提这个问题。

不管按照哪个重量算,陆鸣所说的产量在西汉都是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。

西汉时期的粮食亩产量达到二百四十斤,折合后世约一百二十斤。

当时也有亩产高一些的田地,能达到后世的两百多斤,但终究是极少数。

整体产量就是很少,有点天灾人祸就要饿死很多人。

现代社会的一般农民,即使用着化肥农药,用着农业机械,很大程度上还是看天吃饭。

何况是秦汉时期的农耕文明。

秦汉时期的耕作技术尚不成熟,等到南北朝时期,北方旱地农业技术才进入成熟期,诞生了大型农业百科全书《齐民要术》,一直到宋朝,亩产两百斤才成为常态。

在现代农业体系的加持下,土豆的亩产量可达到四千斤,红薯的亩产量能达到五六千斤,有的品种亩产高达万斤。

高产的种子有了,作为此时唯一知晓种植方法的人,陆鸣要让卫青,让皇帝明白自己的重要性。

“大将军,我说的是后世的产量,以如今的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。”这个还是要说清楚的。

“后世是否种粟或麦等作物,与红薯土豆相比,产量如何?”

卫青想通过相同的主粮进行比较,进而预估红薯土豆在汉朝的产量。

“嗯...”

陆鸣思索片刻,“亩产大概是麦子的三四倍吧,粟的话不了解。”

陆鸣只是以前听人说过小麦的产量,具体也不太了解。

“别说三四倍,能达到两倍就是我大汉的祥瑞。”

卫青很激动,达不到后世产量又如何,比现在的粮食高产就可以。

后世的红薯土豆产量是小麦的三四倍,现在的也达到三四倍不过分吧,两倍也行啊。

“如此高产,种植是否简便?”卫青担心种植要求太高,汉朝达不到相应的条件,影响产量。

卫青做过骑奴,给平阳公主养马,没见过吃得少还能跑的马。产量这么高的作物没点特殊要求显得不真实。

“简便,而且对土地要求不高,山上开荒都能种。尤其是土豆,寒冷之地也可种植。”陆鸣嘿嘿一笑。

饥荒时期,红薯和土豆就是老百姓的救命粮,尤其是红薯,活人无数。

不仅高产,适应性还强,肥多就多产一些,肥少就少产一些,主打一个皮实。

种植几代之后的脱毒确实是个问题,但大清朝没有现代脱毒技术照样成为首个人口破亿的封建王朝,靠的就是番薯盛世和人口普查。

何况陆鸣对于脱毒技术还略知一二。

“不过,这两种作物也不是没有缺点。”陆鸣拿起土豆,“与粟米等粮食相比,土豆和红薯不易储存和运输。土豆储存不当容易发芽,发芽的土豆有毒素。红薯吃多了会烧心、腹胀。”

发芽的土豆中含有龙葵素,可能导致人中毒,甚至死亡。但生活中人们往往削掉发芽的部分后照吃不误,也很少有人中毒。

至于红薯的缺点,那能叫缺点么!

红薯比土豆更能抗饥荒,人快饿死的时候,有口吃的还挑什么毛病。

陆鸣带来的又都是现代改良过的品种,无论口感还是产量都比清朝的更好。

至于存储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,土豆粉、红薯粉不好吃吗?

卫青拿过土豆,仔细观看一番,感慨道:“能有如此产量就已经足够,莫非你是上天派来相助大汉的不成。”

“不不不。”

使不得呀,上一个被认为是上天派来相助大汉的是霍去病,二十三岁就没了,吓得陆鸣一波否认三连。

陆鸣又拿出那几粒干瘪的玉米粒。

“这个是玉米,产量不如土豆和红薯,和小麦相比,生长迅速,大约百日即可收获。”

有土豆和红薯在前,玉米的产量显得不够惊艳。

但玉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主粮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棒子面,玉米粥,窝窝头是多少人的童年记忆,滋养了无数饥饿的人。

小麦的生长周期高达两百多天,是玉米的两倍,仅凭这一项,玉米就遥遥领先。

生长周期越短,人们就可以越快的吃上粮食。

“产量和小麦相比如何?”

小麦已经成了卫青的计量单位。

“差不太多,玉米要高一些。”

陆鸣老家那里种玉米的不少,常听到的就是亩产一千二三百斤。

略高的产量,仅有一半的生长周期,这陆鸣真是个福星。卫青越看越顺眼。

“玉米的缺点是什么?”卫青没忘记刚才陆鸣说完产量后才说的缺点,断定玉米也必然有着陆鸣认为的不足。

“不...不怎么好吃。”

好吧,看着卫青的表情,陆鸣知道自己又说了一个不是缺点的缺点。

大汉人民需要玉米粥,需要窝窝头。

这个缺点被卫青自动过滤。

伴随着连年征战,大汉朝的财政状况越发紧张,文景二帝的积累已经消耗殆尽,百姓生活日益困苦,卫青都看在眼里。

打仗让卫青从骑奴成为如今高高在上的大将军,可他并没有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一切。

国家的现状他都看在眼里,却又无力改变,只能寄希望于早日打垮匈奴,减少朝廷的开支。

陆鸣带来的作物若是推广开来,岂不是整个大汉的百姓能多收获至少两倍的粮食。

养活更多人口让更多人吃饱,陛下也能更轻松地筹集军费,早日彻底击垮匈奴。

“这三种作物只要有一样能达到你说的效果,你就能一生富贵。”

卫青知道,反击匈奴只是开始,四夷宾服,上参尧舜,下配三王,才是当今陛下的目标。

陆鸣极有可能为陛下的宏图大业补上最后的短板,陛下当然不会吝啬给他一世富贵。

《全集阅读快穿西汉,我给汉武帝剧透》资讯列表: